[文汇报]“毒语”点醒创业者空想美梦

日期:2012-05-29 13:49:04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创业导师沈玉龙教导年轻人远离“纸上谈兵”,不要自以为是

也许是继承了沈这个姓氏自古出文人的传统,沈玉龙自小就能说会道,祖籍浙江的他称自己是企业的“绍兴师爷”。说到辅导年轻人创业的秘诀,沈玉龙想了想说:“导人比导师更重要。”
  
谈吐间分辨老板气质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上海最早成立的三家咨询公司之一的创始人,沈玉龙曾经创下了一门课吸引上海滩30万经理人的奇迹。认识的人多了,沈玉龙练就了一双“毒眼”——能从谈话和言行举止中,看出对方是否适合创业。
  “喜欢名牌吗?”“老板拖欠你工资,你会去讨吗?”几个问题下来,人的脾气也摸得差不多了。他说,创业者的骨子里是叛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老板。比如一位“海归”教授,搞科研在行,后来开了一家公司,心态却没转过来——一听到别人叫“老板”就浑身不自在,自叹还是“教授”听着顺耳。
  沈玉龙说,如今,像这位教授一样的“书生气”老板还不少。如果本身不适合当老板,他会建议创业者组建一个团队,让有商业头脑的人来当总经理。
  
思考问题带批判眼光
  虽然是南方人,但沈玉龙却说自己的性格偏“北方”——豪爽、大气、直接。学哲学出身的他,思考问题时,喜欢带上批判的眼光。
  一次,当看完某创业企业递上的中央空调清洁系统的商业报告书后,沈玉龙假意询问:“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旁人问他何故,他说:“我看到的完全是一份学术报告,根本没有商业可行性,我还以为自己跑到了学术论坛上。”
  而此时,递交报告的创业者还沉浸在自我设置的美梦中:“您看,城市里这么多高楼大厦,只要有1/3用上我们的产品,我的公司何愁没盈利呀!”沈玉龙听罢,忿然起身:“你有没有想过别人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对物业公司而言,增加设备无疑会增加成本。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许多,如果我是采购,凭啥要选你们的产品呢?”
  听到这样的“毒语”,有的创业者会立刻“变脸”,有的则会当场拍桌子和沈玉龙辩论起来。沈玉龙说,“不留情面”为的是点醒创业者的“自以为是”和“空想空谈”,这是创业者身上的通病。
  
写书放大导师价值
  凭借多年的积累,交友广泛的沈玉龙常常会带着他辅导的创业者去别的企业看看。在参观完一家颇有名气的材料网站时,沈玉龙让几位一同前往的创业者谈体会,于是有的人开始细数他看到的不足,并表示如果结合MBA的管理理论,这家企业肯定会更好。
  没想到,沈玉龙又“爆发”了:“让你们来做总经理,很可能一个月都活不下去。”此行,他希望创业者能更多看到这家网站经营者靠一点一滴收集数据的创业历程,远离“纸上谈兵”。
  创业导师在中国只是个新生事物,沈玉龙希望能沉下心来,做一些价值更大的事情——比如写书。事实上,他本来就是个“笔杆子”,曾在多家媒体上开专栏。要问他这本即将出版的创业指导书和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完全本土化。沈玉龙不希望创业者过多地膜拜MBA之类的管理书籍,因为那些美国式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