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多方联动,打通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日期:2012-01-16 09:35:36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201062125日,以“助企业创新,促成果转化”为主题的“2010上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周”活动在上海举办,产学研合作交流会、项目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对接会、国际技术转移与合作洽谈会、世博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资本市场与科技企业投融资联动等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营造了浓厚的促进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

科技成果转化衔接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如何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快、更加高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也是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上海高转中心”)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搭建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上海高转中心发布的《2009年度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的销售实现率达到71.6%,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上海高转中心以“世博”为契机,全力打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周”。

 

密织网络,领唱“产学研”合奏

 

高校不少科技成果在成功创新之后,却遭遇到了成果转化的瓶颈,最后的命运变成一篇论文,然后“束之高阁”。而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也常常遇到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遭遇“成长的烦恼”。除了企业本身提升技术力量之外,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外脑”的力量已是大势所趋。

 

此次成果转化周期间,高校和企业成功找到了兴趣的“结合点”。上海大学新材料专场,复旦大学生物医药专场,两场“高校科技项目推介、对接会”上,上海高转中心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同时吸纳社会相关部门加入,领唱了“产学研”大合唱。

 

记者注意到,每次未等项目推介结束,企业家和投资者就纷纷搞起“小动作”,找专家交换名片,交流洽谈环节,专家更是被企业团团围住,企业“抢”项目、“争”项目的劲头十足。而教授们也十分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南京工业大学的教授特地赶来参加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办的对接会,借这次宝贵的机会推介自己的肿瘤治疗仪器。

 

企业也从中获益匪浅,上海纳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高容量长寿命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升级中,遇到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对接会上,参会的教授们听了纳软的需求声,与其交流起了“技术经”。通过这种对接,专注于科研的教授们,开始认真倾听来自经济主战场的需求声音,让企业走进院校,也能让院校科研人员的工作更具针对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为做好产学研对接的“红娘”,从去年开始,上海高转中心还与上海大学合作签约构建“技术创新平台”,通过不断挖掘转化项目的技术需求,进一步构建企业利用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桥梁,帮助企业产品研发、升级找到技术支撑,上海高转中心的产学研合作的网络正越织越密。

 

创造机会,力促企业“牵手”

 

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摸清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同在一座城市,相距不过几公里,但是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不相往来”的现象常有,上下游或相关领域的企业需要一个能认识的“机会”。

 

“是政府的创新机制让我们发现,颇有潜力的合作者就在身边。”在上海高转中心组织的高转项目企业与上海电气集团“见面相亲”的沙龙上,上海复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级容时胶体蓄电池,得到电气集团下属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的“青睐”,与其成功实现了对接。

 

这样的沙龙,上海高转中心定期都会举办。依托丰富的项目和企业资源,上海高转中心通过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沙龙,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及专家等互相沟通搭建桥梁”,通过为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服务通道”,帮助上下游或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实现“对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通过与不同企业、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认识了合作伙伴,还获得了思路上的启发,获益匪浅。”一位参加过上海高转中心创新沙龙的企业老总这样告诉记者。

 

借助世博,又添国际化“风格”

 

世博会,前沿科技的盛会,同时也是拓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视角的契机。成果转化周期间,正可以“窥见”世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缩影。上海源明照明的大功率无极灯,曾在世博园区建设中有所应用,这次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上又被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世博项目专员亚历山大“相中”,邀请其参加9月份该区在世博园拟召开的灯光案例周。

 

如何借助“世博会”契机,拓展视野,尤为重要。转化周期间举办了芬兰先进清洁技术和中英生物医药技术两场国际技术转移与合作洽谈会,芬兰驻沪总领事馆、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的参与支持,来自芬兰、英国等的技术专家的积极热情推介,近百个芬兰先进清洁技术,50多项英国先进生物技术……所有这些,都让今年的成果转化周充满了国际化氛围。

 

第一次来中国的伦敦遗传学研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洽谈会上总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询问他们的药物遗传新技术。“这是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一个很好的科技交流平台,能把公司的产品向中国企业展示和推广,自己正是冲着这一点才来的。”交流会为国外参展机构打造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

 

这种国际化氛围,有助于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化视野,瞄准世界先进技术。芬兰先进清洁技术、英国生物医药技术新进展——国际技术转移成为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项目零距离接触的平台。为企业学习先进科技、创新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即使在洽谈会上不能立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仍受益匪浅,这次免费课堂上得值。”

 

既做“猎手”,又做“红娘”

 

市场和资金一直都是企业“成长的烦恼”,是制约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正如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修小女士在成果转化周期间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上,需要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支持”。而另一方面,企业在为资金发愁的同时,投资者和银行也在为找不到好的项目而着急。

 

成果转化周期间,上演了一场技术与资本对接的热潮,吸引了近100位来自风投、银行等人士参加各场对接会。企业界和金融投资界高层人士之所以对此次“对接”活动刮目相看,争相参会,主要是想在第一时间挖掘到“真金”和“黑马”。先生是一家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看中了成果转化周优质科研项目的巨大“钱景”,每场活动几乎场场参加。

 

为促进科技与资本的对接,上海高转中心甘当“猎手”,“沙里淘金”,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寻找、筛选优质高转项目,并全力以赴地“栽培”,努力使其逐渐成为“真金”。在争当“猎手”的同时,上海高转中心还全力做好“红娘”,为资本和项目的对接“牵线搭桥”。在625的“资金与项目对接洽谈会”上,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公司、上海康达化工股份公司等四家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机构2.05亿元的注资,正是上海高转中心成功“牵线搭桥”的一次生动体现。其实,这已经不是农乐的第一次获益,去年农乐已通过上海高转中心架通的银企合作的桥梁,获得银行贷款1000万元。

 

像农乐这样,获益于上海高转中心所搭建的银企合作和风险投资合作平台的企业还有不少,仅2009年就有30多家企业通过上海高转中心的牵线,获得近9亿元的资金支持。而此次上海高转中心通过探索投贷联动合作机制,更有效地集合了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常年对接,活水长流

 

5天的活动已经结束,有人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短短几天的活动,如何保证对接的成效?答案是上海高转中心“长效服务”的风格和常态化服务机制。

 

上海高转中心着眼于长效服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常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每月定期举办银企洽谈会、风险投资对接会,不断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产品;定期举办洽谈对接会、项目对接会、专题现场会、创新沙龙等活动促进常年对接,仅2009年就帮助项目达成各类合作意向155项。

 

常年对接,活水长流。这,促进了项目对接长流水、不断线。每年的成果转化周,是上海高转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持续不断的日常对接,是保证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周从2008年举办已经连续三届,都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好评,今年在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高转中心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成果转化周在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机制形成合力,机制激发活力。“多方联动”,是成果转化周保持活力的有效机制。京、津、渝、滇等地成果转化机构的参与,上海各区县科委积极参与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各自的资源与网络优势,大大丰富了成果转化周内涵,拓展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节能减排信息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协办单位的参与和支持,1000多家企业的积极参与,近百家银行、风投等金融机构的活跃身影,成果转化周成了汇集各方面资源的“大舞台”,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合力,在推进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了助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