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民营孵化器入股在孵企业利益捆绑价值共享助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日期:2011-09-12 00:00:00 来源:中国上海
分享到:

科技企业孵化器除了当“二房东”和政策咨询服务者,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从去年起在本市陆续开设的10余家民营孵化器,正通过与在孵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探索高附加值孵化的可能性。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70家,其中大部分是作为政府职能延伸的公共事业机构,主要提供房屋租赁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咨询,以及相关政策服务。近一两年来,科技企业孵化器潜在的商业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日益凸显,正引起社会资本的关注和重视。建专业孵化器,选择优秀在孵企业进行投资,分享企业成长价值,一种类似“孵化+风投”的民营孵化器模式逐步浮出水面。

和传统孵化器相比,民营孵化器在办公环境上大多更为气派和现代,但企业入驻数量并不多。若光靠房租等收入,势必入不敷出。投资持股在孵企业,成为不少民营孵化器的选择。例如,张江集电港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已投资了3家信息领域的在孵企业,奥普医谷科技园则投资了六七家在孵企业,传统国有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之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松散关系由此打破。紧密的利益捆绑,既有利于在孵企业做大做强,反过来也促使民营孵化器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为投资者,民营孵化器选择入驻企业时,眼光更挑剔,一些“貌不惊人”、注册资本不大,却拥有高质量专利的小企业更受青睐。成立于去年年底的国民新能源环保孵化器,曾引进过一家除了专利之外,几乎一无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它怎么看都像‘皮包公司’,但考虑到该项专利的技术含量很高,我们决定‘赌’一把。”国民新能源环保孵化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译瑾说。短短一年内,“国民”对这家公司追加了多轮投资,今年该公司已获1.48亿元订单,正打算2013年赴创业板上市。

和普通风投相比,民营孵化器优势体现在“通过细节看未来”——作为孵化器管理者,对在孵企业可谓“知根知底”。正如“谈家28—文化信息港”创办人陶世圣所说,他从每家企业晚上几点关灯,就能估摸出哪些企业“有戏”。不少民营孵化器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老总常常不见人影、公司成员之间经常吵架、或者总是赖房租,就算这家企业拿出再漂亮的商业计划书,对其投资价值的评估也要打个折扣。

来自市科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本市不少民营孵化器发展迅猛,但客观上也存在“发展难”的制约。持股孵化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也较大,若没有外界支持,民营孵化器很可能面临资金危机。也有不少民营孵化器反映,由于缺乏专家支持,往往无法客观评价持股孵化项目的技术含量,容易出现被“忽悠”的情况。有专家建议,可通过财税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同时积极提供专家资源,引导民营孵化器走专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