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一条跨越3000多公里的科技丝绸之路——记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

日期:2011-03-20 00:00:00 来源:上海科技报
分享到:

1300多年前,来自江南的丝绸一路西行,经过中亚、西亚,最后抵达欧洲,这就是在中西交流史上留下过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当商人们的马队跨越炎热的吐鲁番之后,总会在天山北麓一个叫轮台城的地方驻足,他们必须向驻扎在那里的唐朝政府缴纳赋税,同时也能获得慷慨的补给,随后继续在茫茫戈壁中前行。

1300年后的今天,在早已湮灭在黄沙之中的轮台城旧址上,兴起了一座中亚最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乌鲁木齐。而古老的丝绸之路添加了新的“产品”——来自大都市上海的科技和理念。这两座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的城市,联手打造了我国首个东西部合作共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对于科技援疆行动来说,这个基地究竟有着怎样的示范作用? 

回“娘家”创业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在‘娘家’继续创业。”新疆博弈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的余怡明这样告诉记者。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在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迈上了创业之路。

在一间装修简单的办公室里,余怡明一边精心泡着乌龙茶,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他的经历。“早在2005年,我就在上海开始创业,主要做一些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这其中,有过失败的经历,也有过成功喜悦。”2007年,跟着美丽的新疆妻子,余怡明从上海迁居到乌鲁木齐。“对初次来新疆的上海人来说,这里有着难以想象的美景和美食。我一下子就决定扎根在此。”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工生涯之后,流淌着创业“血液”的余怡明又不安份起来。凭借多年的经验,他选择了IT行业作为方向。要创业,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巧合的是,一次偶尔的经历,把他送到了在乌鲁木齐的“娘家”。

“当时,我被派来办事,一看大楼外居然挂着‘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的牌子。”余怡明对当时场景记忆犹新,“这让我十分激动,就找到了基地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这是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科技创业企业的地方,正符合我的要求。”2010年,余怡明的博弈科技正式注册成立,并入驻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

“如果说,当初选择这里,是一种回‘娘家’的感情冲动。现在我更看重这里的来自上海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对未来,余怡明显得信心十足,“我们参与了世博会网上新疆馆项目,今后将进军石油系统的网络开发领域”。

引入上海孵化模式

余怡明提到的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服务模式,借鉴的正是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从建立伊始,基地就开始全面引入上海孵化器的成熟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全程跟踪服务、孵化配套服务四个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朱瑞琪说,“在这里,‘创业辅导员制度’‘小企业联络员制度’,为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零成本创业服务,成为基地的一大特色。”

推行“创业辅导员制度”,通过“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基地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理工商注册、申请创业资助、税务咨询、项目开发、市场开拓、风险评估、商务融资、培训辅导等一站式配套服务。基地还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3~6个月的免房租入驻服务,免费提供办公桌椅、计算机等办公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创业初期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活率。

推行“小企业联络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联络员除了主动走进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倾听企业需求外,还帮助小企业合理应用各类政策、资源、平台,及时解决小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作基地同时还为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办公设备,为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创业融资服务。

一个信任与理解的合作

与看似魅力四射、实则重重危险的丝绸之路有类似之处,将上海孵化模式引入新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番勇敢的创新。相距3000多公里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一个信任和理解的考验。

“2002年,沿海10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对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来说,如何结合自身定位,有所作为呢?”时任中心主任的王荣告诉记者,“经过考察,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双方共建孵化器方式,一方面推动当地科技创业,另一方面支持上海企业到新疆寻找新市场。”

与直接给项目、给钱的方式不同,共建孵化器需要双方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看法。“在得知上海想法之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政府非常支持,与上海进行沟通表示愿意拿出场地参与共建。”王荣说,“上海市科委也很给力,不仅拿出真金白银出资,还主动提供了200万元的运作经费。”

2005年,在上海市科委、新疆自治区科技厅和乌鲁木齐市政府倡导和支持下,由水磨沟区政府、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共同组建的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正式挂牌。同时,基地还成立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

基地让上海与乌鲁木齐有了直接沟通的便捷之桥。来自新疆的孵化器工作人员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地学习取经,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也派专人入驻乌鲁木齐,及时沟通信息。双方的亲密合作,最终让上海模式在乌鲁木齐成功落地。

构建“造血”机制

从简单“输血”到构建“造血”机制,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不仅是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新桥梁,更是乌鲁木齐区域产业的一个活力源。在基地里,有一家企业成为新疆科技创业的榜样,这就是由3个80后新疆大学生创办的新疆兄弟联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3个人,两个回族,一个汉族,做起事情来就像一个人一样。”企业负责人陈龙仁说,2005年,3人结束了在外贸公司4年多的打工生涯,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2007年,入驻基地后,企业享受到了各类政策申报、补贴等服务。“我们第一次获得了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这对企业品牌提升是个很大的帮助。”

企业从信息代理向贸易代理转型过程中,曾遭遇了资金难题。“基地减免了我们的房租。”陈龙仁告诉记者,“尽管费用不是很大,但在关键时候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现在,兄弟联盟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已经产生了上百万元的营业额并新增了18个就业岗位,分公司也发展到2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乌鲁木齐的大学生来公司取经,我们会把经验分享给他们,希望对提升乌鲁木齐创业氛围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这家明星企业外,基地里还有不少茁壮成长的好苗子。新疆大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根灌技术应用及配套关键技术”,在3年中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并拥有多项专利;新疆帕沃德塑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生产与销售,将上海的先进技术在新疆进行推广应用,年销售额由成立之初的200多万元发展到今年的2500万元以上。

在新疆富饶资源和广袤土地的平台上,这些科技创业幼苗或许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寻求新突破

5载春秋,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的孵化面积已经从2000平方米增加到13325平方米,入孵企业达80多家。为在孵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234万元。2010年,基地更是获得了国家级孵化器的称号,这是新疆第二家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全国首个东西部合作共建的“国字号”孵化器。

在新的起点上,基地开始了新的征程。“现在是一个天赐良机。”王荣说,“新疆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在吸收上海模式的同时,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上海乃至长三角企业则可以此为桥头堡,向我国大西北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拓展市场。”

“我们也将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朱瑞琪表示,基地将引进上海“后世博”技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方面交流合作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新疆服务驿站”科技资源共享功能,为企业提供在线文献查询与下载服务,并利用远程视频技术,组织各类专家通过视频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解答企业各类技术难题,逐步建立东西部专家间的互动机制,不断推动沪疆合作向纵深发展。

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北麓,一条跨越3000多公里的科技丝绸之路已经成通途。